圣贤之声 回响千年
圣贤之声 回响千年
圣贤之声 回响千年“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zhíyù)天台(tiāntāi)去。”李白笔下的(de)台州,是唐诗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而今日的台州,则是东海之滨一曲新与旧的和鸣乐章。
《瞭望东方周刊(zhōukān)》特约撰稿何赛 编辑高雪梅
在台州和(hé)合公园,城市与自然交织的璀璨天际(沈海松/摄)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李白笔下(bǐxià)的台州,是唐诗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而今日的台州,则(zé)是东海之滨一曲新与旧的和鸣(míng)乐章。
1994年,浙江(zhèjiāng)台州撤地设市。从此,这座千年古城以城市(chéngshì)的姿态破浪前行。三十余载春秋,山海依旧,气象维新。城市的一面绣着戚继光抗倭的烽火、寒山拾(hánshānshí)得的禅意,另一面绣着吉利汽车的流水线(liúshuǐxiàn)、逐鹿蓝天的新质生产力之梦。
在新与旧的交响中,台州不断(bùduàn)书写着幸福篇章,九度(jiǔdù)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座融古贯今之(zhī)城,有满怀创业和(hé)(hé)奋斗热情的氛围,有洋溢着文明风尚的人群,有温馨书香与朗朗笑声,有湖光山色和海之辽阔的美景,还有甜蜜和鲜美的滋味。
2024年5月20日, 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神仙居景区南天顶(tiāndǐng),新人(xīnrén)参加宋韵集体婚礼
和合文化滋养文明(wénmíng)温度
台州的天台山径,诞生了影响全球的“和合文化(wénhuà)”。近年来,台州以其“和谐共生”的理念,积极(jījí)推动志愿队伍建设,以文明指数彰显幸福温度(wēndù)。
5月26日,放学时分,在台州路桥洋洪社区(shèqū)美宸园幼儿园,孩子们(men)像雀跃的雏鸟一样扑进“共享奶奶”王菊琴的怀抱。
“都是街坊邻居(jiēfānglínjū),能搭把手,我们也(yě)高兴。”王菊琴今年64岁,她(tā)是最早帮忙接送孩子的“共享奶奶”。接送之余,她还为孩子们提供绘画、音乐、绘本等兴趣辅导。
为解决社区双职工(shuāngzhígōng)家庭的后顾之忧(hòugùzhīyōu),台州(tāizhōu)建立由银发老人组成的“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这种互帮互助的温暖,正在台州城乡铺展成流动的幸福长卷——
温岭鹤池社区的(de)“记忆守护计划”里,社工牵着认知障碍老人的手(shǒu),重走熟悉的街巷,用专业陪伴为他们“点亮”归家的灯。
椒江“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的(de)25把钥匙,串起25户家庭的需求,100余次代跑服务让便民清单变成(biànchéng)邻里间的信任契约。
凌晨5点的(de)台州街头,“面包雷锋”团队的志愿者将面包塞进环卫工人、外卖(wàimài)小哥手中。4年间,10万份面包传递的温暖,成为这座(zhèzuò)城市致敬劳动者的生动注脚。
在新桥镇老年助餐中心的中央厨房里,升腾(shēngténg)的热气勾勒出别样的幸福图景。这套“中央厨房+助餐点+送餐入户”的银发服务体系,如同精密的齿轮般高效(gāoxiào)运转——日均400份热乎饭菜(fàncài)被送往大街小巷。20万人次的送餐记录里,藏着台州对“老有所养”的具象诠释(quánshì)。
2025年,台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提升服务群众质量、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将(jiāng)“居民所需”与“志愿所向”紧密结合,开展党建引领“专业(zhuānyè)社工+志愿服务”融合(rónghé)试点,逐步形成(zhúbùxíngchéng)了“组织同频、资源同享、服务同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台州市127个社区(shèqū)已推开融合试点工作,志愿服务更精准,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近日,东海之滨的台州再添荣光:顺利通过复评,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人人互助友爱(hùzhùyǒuài)、社会和谐稳定,2025年4月,台州捧回(huí)“一星平安金鼎(jīndǐng)”“安全发展铜鼎”,用社会治理的“绣花功夫”绣出幸福生活的平安维度(wéidù)。
台州,正以和合文化为精神内核,在(zài)城市治理的坐标系上,刻下(kèxià)属于新时代的“台”式幸福方程式。
城市焕新带来幸福活力(huólì)
“家门口出行更方便了,在台州也有了大都市的感觉。”市民(shìmín)张艺艺“五一”假期去西安(xīān)旅游,一踏进台州新机场,现代化的航站楼映入眼帘,宽敞明亮的空间(kōngjiān)、智能便捷的服务设施让她直呼“高级”。
“以前去西安没有白天的航班,现在11点从台州直飞,13点30分就落地了,还(hái)赶得上吃个肉夹馍!”张艺艺的感叹,道(dào)出了许多市民(shìmín)对交通升级的真切感受。
今年开年,台州市综合交通建设已呈现全新格局:“两高”温岭(wēnlǐng)联络线、杭温高铁(gāotiě)台州段已通车,台州路桥机场改扩建项目正式投运,推动台州朝着“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mùbiāo)迈出坚实一步,也让每(měi)一位台州市民的“小确幸”更强烈。
“台州人太幸福了!这里有鲜甜的海鲜、清新的空气,关键是(shì)在(zài)城区就能游景区。”5月4日,张韶涵台州演唱会引来八方来客,合肥观众张源感受到了台州人的快乐(kuàil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suǒwèi)伊人,在(zài)水一方。”在葭沚老街,张源漫游了文昌阁、临风桥、石牌坊。古今(gǔjīn)交融的实景演艺秀《在水一方》《琉璃文昌》《陶然忘机》轮番上演,古韵诗境尽在眼前。
其实,广为游客和市民喜爱的葭沚老街项目,正是(zhèngshì)城市焕新(huànxīn)的成功案例。台州注重(zhùzhòng)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才有了它的“一炮而红”。
过去一年,台州深入推进“3030”市区融合项目,全面吹响城市提质焕新号角,不断刷新城市颜值,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全市(quánshì)域完成改造更新(gēngxīn)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新腾出(téngchū)1.06万亩城市发展空间(kōngjiān),激发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2024年12月1日,《台州市城市更新(chéngshìgēngxīn)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浙江首部城市更新的地方性法规,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了政策支撑和规范路径,并入选了住建部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jīngyàn)做法(zuòfǎ)清单。
当交通网(jiāotōngwǎng)串联起新生活,当老建筑遇见新科技,台州正以“更新”为笔,探寻“幸福台州”的活力答卷(dájuàn)。
奋斗(fèndòu)精神浇灌幸福之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几乎是每个(měigè)台州人的共识。
改革开放初期,台州人走街串巷、白手起家,从最苦最累(zuìlèi)最小的生意干起,在“七山(qīshān)一水二分田”的资源困境里谱写出民营经济的传奇。
台州曾被经济学家吴敬琏称为“中国经济最有希望的地区(dìqū)之一”。截至2025年1月底,台州民营经营(jīngyíng)主体(zhǔtǐ)总量(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达94.69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02%。
每个台州人,都(dōu)能在这里找到成长的底气。
2024年初(niánchū),第三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出炉,台州企业浙江四兄绳业申报的海洋工程用系泊绳索(shéngsuǒ)项目成功上榜。
花了10年时间,该企业研发生产出国内首根国产系泊聚酯缆,单根破断拉力达到2300多吨(duōdūn),16根这样(zhèyàng)的缆绳就可以将重达10万吨、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油气平台牢牢地固定在(zài)深海中,犹如(yóurú)“定海神针”。
“深海系泊聚酯缆绳的制造技术,此前(cǐqián)一直(yìzhí)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相关产品只能高价进口。”浙江(zhèjiāng)四兄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彦希说(lǐyànxīshuō),多年核心技术攻关,如今终于实现了国家重大海洋装备深海系泊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近年来,台州求贤若渴,大力实施“青年(qīngnián)英才聚台州”“百名院士进(jìn)台州”等工程,迭代推出“人才新政3.0”,以对人才的“诚”,换(huàn)人才集聚的“城”。
“很(hěn)感动也很幸福,台州为我们住得安心快马加鞭,释放出极大的诚意。”近日,引进人才张可兴奋地来到台州人才城项目查看,主体(zhǔtǐ)建筑已经“显山露水”。据悉,该人才城预计(yùjì)8月(yuè)竣工验收,投资约(yuē)22亿元,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有5480套公寓宿舍,是台州最大的人才集聚小区。
奋斗之歌也在台州乡村唱响。在临海(línhǎi)的“共富工坊”里,妇女们坐在缝纫机前加工出口服饰,手机App实时显示着计件工资(jìjiàngōngzī);天台的“数字茶园”用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让千年茶产业搭上(shàng)智慧快车;三门的青蟹养殖基地引入区块(qūkuài)链溯源系统,每只螃蟹都有了(le)“电子身份证”。
当经济发展的(de)(de)果实,能被(bèi)每个劳动者通过奋斗捧在手心,幸福便有了沉甸甸的质感。从城市到乡村,从车间到田野,台州人以汗水浇灌梦想,用实干书写传奇(chuánqí)——这既是民营经济沃土上生长出的精神密码,更是这座城市以奋斗为笔、在共富路上勾勒出的幸福模样。
(本文刊载于(yú)《瞭望东方(dōngfāng)周刊》2025年第12期,总第935期)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zhíyù)天台(tiāntāi)去。”李白笔下的(de)台州,是唐诗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而今日的台州,则是东海之滨一曲新与旧的和鸣乐章。
《瞭望东方周刊(zhōukān)》特约撰稿何赛 编辑高雪梅
在台州和(hé)合公园,城市与自然交织的璀璨天际(沈海松/摄)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李白笔下(bǐxià)的台州,是唐诗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而今日的台州,则(zé)是东海之滨一曲新与旧的和鸣(míng)乐章。
1994年,浙江(zhèjiāng)台州撤地设市。从此,这座千年古城以城市(chéngshì)的姿态破浪前行。三十余载春秋,山海依旧,气象维新。城市的一面绣着戚继光抗倭的烽火、寒山拾(hánshānshí)得的禅意,另一面绣着吉利汽车的流水线(liúshuǐxiàn)、逐鹿蓝天的新质生产力之梦。
在新与旧的交响中,台州不断(bùduàn)书写着幸福篇章,九度(jiǔdù)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座融古贯今之(zhī)城,有满怀创业和(hé)(hé)奋斗热情的氛围,有洋溢着文明风尚的人群,有温馨书香与朗朗笑声,有湖光山色和海之辽阔的美景,还有甜蜜和鲜美的滋味。
2024年5月20日, 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神仙居景区南天顶(tiāndǐng),新人(xīnrén)参加宋韵集体婚礼
和合文化滋养文明(wénmíng)温度
台州的天台山径,诞生了影响全球的“和合文化(wénhuà)”。近年来,台州以其“和谐共生”的理念,积极(jījí)推动志愿队伍建设,以文明指数彰显幸福温度(wēndù)。
5月26日,放学时分,在台州路桥洋洪社区(shèqū)美宸园幼儿园,孩子们(men)像雀跃的雏鸟一样扑进“共享奶奶”王菊琴的怀抱。
“都是街坊邻居(jiēfānglínjū),能搭把手,我们也(yě)高兴。”王菊琴今年64岁,她(tā)是最早帮忙接送孩子的“共享奶奶”。接送之余,她还为孩子们提供绘画、音乐、绘本等兴趣辅导。
为解决社区双职工(shuāngzhígōng)家庭的后顾之忧(hòugùzhīyōu),台州(tāizhōu)建立由银发老人组成的“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这种互帮互助的温暖,正在台州城乡铺展成流动的幸福长卷——
温岭鹤池社区的(de)“记忆守护计划”里,社工牵着认知障碍老人的手(shǒu),重走熟悉的街巷,用专业陪伴为他们“点亮”归家的灯。
椒江“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的(de)25把钥匙,串起25户家庭的需求,100余次代跑服务让便民清单变成(biànchéng)邻里间的信任契约。
凌晨5点的(de)台州街头,“面包雷锋”团队的志愿者将面包塞进环卫工人、外卖(wàimài)小哥手中。4年间,10万份面包传递的温暖,成为这座(zhèzuò)城市致敬劳动者的生动注脚。
在新桥镇老年助餐中心的中央厨房里,升腾(shēngténg)的热气勾勒出别样的幸福图景。这套“中央厨房+助餐点+送餐入户”的银发服务体系,如同精密的齿轮般高效(gāoxiào)运转——日均400份热乎饭菜(fàncài)被送往大街小巷。20万人次的送餐记录里,藏着台州对“老有所养”的具象诠释(quánshì)。
2025年,台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提升服务群众质量、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将(jiāng)“居民所需”与“志愿所向”紧密结合,开展党建引领“专业(zhuānyè)社工+志愿服务”融合(rónghé)试点,逐步形成(zhúbùxíngchéng)了“组织同频、资源同享、服务同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台州市127个社区(shèqū)已推开融合试点工作,志愿服务更精准,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近日,东海之滨的台州再添荣光:顺利通过复评,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人人互助友爱(hùzhùyǒuài)、社会和谐稳定,2025年4月,台州捧回(huí)“一星平安金鼎(jīndǐng)”“安全发展铜鼎”,用社会治理的“绣花功夫”绣出幸福生活的平安维度(wéidù)。
台州,正以和合文化为精神内核,在(zài)城市治理的坐标系上,刻下(kèxià)属于新时代的“台”式幸福方程式。
城市焕新带来幸福活力(huólì)
“家门口出行更方便了,在台州也有了大都市的感觉。”市民(shìmín)张艺艺“五一”假期去西安(xīān)旅游,一踏进台州新机场,现代化的航站楼映入眼帘,宽敞明亮的空间(kōngjiān)、智能便捷的服务设施让她直呼“高级”。
“以前去西安没有白天的航班,现在11点从台州直飞,13点30分就落地了,还(hái)赶得上吃个肉夹馍!”张艺艺的感叹,道(dào)出了许多市民(shìmín)对交通升级的真切感受。
今年开年,台州市综合交通建设已呈现全新格局:“两高”温岭(wēnlǐng)联络线、杭温高铁(gāotiě)台州段已通车,台州路桥机场改扩建项目正式投运,推动台州朝着“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mùbiāo)迈出坚实一步,也让每(měi)一位台州市民的“小确幸”更强烈。
“台州人太幸福了!这里有鲜甜的海鲜、清新的空气,关键是(shì)在(zài)城区就能游景区。”5月4日,张韶涵台州演唱会引来八方来客,合肥观众张源感受到了台州人的快乐(kuàil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suǒwèi)伊人,在(zài)水一方。”在葭沚老街,张源漫游了文昌阁、临风桥、石牌坊。古今(gǔjīn)交融的实景演艺秀《在水一方》《琉璃文昌》《陶然忘机》轮番上演,古韵诗境尽在眼前。
其实,广为游客和市民喜爱的葭沚老街项目,正是(zhèngshì)城市焕新(huànxīn)的成功案例。台州注重(zhùzhòng)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才有了它的“一炮而红”。
过去一年,台州深入推进“3030”市区融合项目,全面吹响城市提质焕新号角,不断刷新城市颜值,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全市(quánshì)域完成改造更新(gēngxīn)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新腾出(téngchū)1.06万亩城市发展空间(kōngjiān),激发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2024年12月1日,《台州市城市更新(chéngshìgēngxīn)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浙江首部城市更新的地方性法规,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了政策支撑和规范路径,并入选了住建部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jīngyàn)做法(zuòfǎ)清单。
当交通网(jiāotōngwǎng)串联起新生活,当老建筑遇见新科技,台州正以“更新”为笔,探寻“幸福台州”的活力答卷(dájuàn)。
奋斗(fèndòu)精神浇灌幸福之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几乎是每个(měigè)台州人的共识。
改革开放初期,台州人走街串巷、白手起家,从最苦最累(zuìlèi)最小的生意干起,在“七山(qīshān)一水二分田”的资源困境里谱写出民营经济的传奇。
台州曾被经济学家吴敬琏称为“中国经济最有希望的地区(dìqū)之一”。截至2025年1月底,台州民营经营(jīngyíng)主体(zhǔtǐ)总量(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达94.69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02%。
每个台州人,都(dōu)能在这里找到成长的底气。
2024年初(niánchū),第三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出炉,台州企业浙江四兄绳业申报的海洋工程用系泊绳索(shéngsuǒ)项目成功上榜。
花了10年时间,该企业研发生产出国内首根国产系泊聚酯缆,单根破断拉力达到2300多吨(duōdūn),16根这样(zhèyàng)的缆绳就可以将重达10万吨、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油气平台牢牢地固定在(zài)深海中,犹如(yóurú)“定海神针”。
“深海系泊聚酯缆绳的制造技术,此前(cǐqián)一直(yìzhí)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相关产品只能高价进口。”浙江(zhèjiāng)四兄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彦希说(lǐyànxīshuō),多年核心技术攻关,如今终于实现了国家重大海洋装备深海系泊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近年来,台州求贤若渴,大力实施“青年(qīngnián)英才聚台州”“百名院士进(jìn)台州”等工程,迭代推出“人才新政3.0”,以对人才的“诚”,换(huàn)人才集聚的“城”。
“很(hěn)感动也很幸福,台州为我们住得安心快马加鞭,释放出极大的诚意。”近日,引进人才张可兴奋地来到台州人才城项目查看,主体(zhǔtǐ)建筑已经“显山露水”。据悉,该人才城预计(yùjì)8月(yuè)竣工验收,投资约(yuē)22亿元,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有5480套公寓宿舍,是台州最大的人才集聚小区。
奋斗之歌也在台州乡村唱响。在临海(línhǎi)的“共富工坊”里,妇女们坐在缝纫机前加工出口服饰,手机App实时显示着计件工资(jìjiàngōngzī);天台的“数字茶园”用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让千年茶产业搭上(shàng)智慧快车;三门的青蟹养殖基地引入区块(qūkuài)链溯源系统,每只螃蟹都有了(le)“电子身份证”。
当经济发展的(de)(de)果实,能被(bèi)每个劳动者通过奋斗捧在手心,幸福便有了沉甸甸的质感。从城市到乡村,从车间到田野,台州人以汗水浇灌梦想,用实干书写传奇(chuánqí)——这既是民营经济沃土上生长出的精神密码,更是这座城市以奋斗为笔、在共富路上勾勒出的幸福模样。
(本文刊载于(yú)《瞭望东方(dōngfāng)周刊》2025年第12期,总第935期)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