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高速泰赣段正式启用江西首个车辆救援综合培训基地(图)
大广高速泰赣段正式启用江西首个车辆救援综合培训基地(图)
大广高速泰赣段正式启用江西首个车辆救援综合培训基地(图)
当院落议事(yìshì)声取代家长里短的嘈杂,党员干部推门入户的脚步走遍城乡,会给一座小城(xiǎochéng)带来怎样的改变?
答案藏在百姓眼角的笑意里。峡江县以“十户长(zhǎng)”、专职网格员、“邻里小院”为(wèi)抓手,深入开展“入户听诉”行动,进一步丰富治理根系(gēnxì)、织密服务网格,推动治理触角向院落巷陌延伸。
近日,记者走进峡江,看该县如何创新方式激活基层治理(zhìlǐ)“末梢神经”,让春风化雨的治理实践在千家万户生根(shēnggēn)发芽。
党员“十户(shíhù)长”:文明新风示范员
“我们村有一部分(yībùfèn)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组成了一个‘网红’团队‘庙口妈妈’,自编自唱宣传农村新风新事,抖音粉丝达9.9万人,我老婆就是‘副队长’!”67岁的桐林乡庙口村村民张冬生(zhāngdōngshēng)自豪地向(dìxiàng)记者展示“庙口妈妈”最新(zuìxīn)发布的视频作品。
张冬生是庙口(miàokǒu)村(cūn)的党员“十户长”。他联系着16户人家,担负着文明新风倡导、理论政策宣传(xuānchuán)、便民服务代办等职能。为此,他常和妻子商量,要充分发挥“庙口妈妈”的宣传作用,更好地教育、团结(tuánjié)群众。“去年,我联系的村民(cūnmín)曾国昌家嫁女儿,原本彩礼要10万多元。我和老婆一商量,组织(zǔzhī)老姐妹拍摄了几期反对高价彩礼的视频。视频发布后,曾国昌和村里其他几户嫁女儿的人家都降了彩礼。”
近年来,峡江县推行“十户(shíhù)连心红网聚(wǎngjù)力”帮联(bānglián)模式,以农村党员、村组干部、“五老”人员为主,村选乡聘配备1800余名“十户长”,每名“十户长”联系10至20户村民,组成“联户小网格(wǎnggé)”。去年以来,全县“十户长”累计提供代办服务9600余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4800余起,协调劝阻大办(dàbàn)酒席、铺张浪费、高价彩礼等不良(bùliáng)习俗60余次。
如今(rújīn),在“十户长(zhǎng)”助力下,婚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已在峡江城乡深入人心。
专职网格员:纠纷调解主力军(zhǔlìjūn)
走进(zǒujìn)水边镇玉笥社区,41岁的(de)专职网格员刘春凤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1年(nián)零8个月后,她对自己所分管580户居民的家庭情况已经了如指掌。
“每天我都要和社区干部一起走进小区(xiǎoqū)楼栋,敲开(qiāokāi)十几户人家的(de)家门,了解大家的诉求。对空巢老人、患有精神疾病的特殊人员等,我会重点关注。”刘春凤说。
像刘春凤这样的(de)专职网格员,峡江县共有120名。他们分布在34个社区网格和(hé)86个行政村网格中,协助社区和村两委(cūnliǎngwěi)做好治安巡防、矛盾调解、便民代办等工作。
今年,峡江县开展“入户听诉”行动,刘春凤通过(tōngguò)日常巡查、上门入户等方式,收集了30来件(láijiàn)居民的(de)大小诉求(sùqiú)。“有一件楼上漏水导致楼下邻居(línjū)天花板发霉的纠纷,让我印象(yìnxiàng)深刻。为了帮助双方沟通,我们每天去楼上当事人家的水果摊聊天,为了拉近关系,还帮其招揽水果生意,就这样‘磨’了一个多月,最终让事情得到解决。”刘春凤说。
将剑拔弩张化作和风细雨,是专职网格员们的(de)工作日常。来自组织层面的有力支持,也给了他们充足的底气。“有一处开发商私自开挖导致(dǎozhì)的安全隐患,我们处置不了,当地立即启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dào)’机制,联动县住建、城管部门共同解决。”刘春凤(liúchūnfèng)介绍。
“为(wèi)稳定专职网格员队伍,县财政每年投入400余万元,并建立完善的(de)激励机制,每年评选‘最美网格员’,目前有30多人被(bèi)纳入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峡江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曾庆宇告诉记者。
一支纠纷调解的(de)主力军,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议事“邻家院(yuàn)”:群众协商“会客厅”
一个小院、一排竹椅,一群农民……戈坪乡舍龙村一处农家小院内(yuànnèi),一场别开生面的议事会正在(zhèngzài)进行。
“今天主要是想听听大家对村里鸡鸭散养有(yǒu)什么(shénme)想法。”议事会召集人陈翔先起了个头。
“我(wǒ)觉得必须圈养,不然鸡鸭乱跑还糟蹋菜园,人居(rénjū)环境怎么改善。”“乡下散养是传统,搞圈养不是折腾人嘛。”……村民围坐(wéizuò)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这是峡江县一种新的议事方式——“邻里小院”。该县按照(ànzhào)就近(jiùjìn)、就地、就便原则,以10户至30户村民为单元,每(měi)单元选定一个农家小院为邻里小院,并选聘群众基础好、热心(rèxīn)村级事务的党员担任召集人,定期召集群众话家常、集民意、听建议、谋发展,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乡村治理平台(píngtái)。
“以前村里开大会,人一多我都不太敢说话。”村民陈五妹说,“现在(zài)有啥事先在小院说,有了更(gèng)多发言权和自主权(zìzhǔquán),大家也更愿意参与进来一起讨论。”
小院虽小,能做的事可不少。小到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解决(jiějué),大到(dàdào)村庄治理发展规划、政策宣讲,都能在这里完成。今年以来,全县826个(gè)“邻里小院”共开展系列活动3300余场(yúchǎng),服务群众4.2万余人次,商定环境整治等村级大小事(xiǎoshì)1870余项,累计收集办理邻里纠纷、安全隐患、困难帮扶等“暖心小事”320余件。
“通过小院说事,村民参与度高了,基层治理(zhìlǐ)从‘干部独角戏’变成‘群众大合唱’,群众的‘金点子’正(zhèng)变成乡村发展的‘金钥匙’。”峡江县委组织部(zǔzhībù)副部长孔文峰告诉记者。
陈福平 江西(jiāngxī)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歆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