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制造“再下南洋”
南安制造“再下南洋”
南安制造“再下南洋”近年来,我省市场监管部门(jiānguǎnbùmén)通过开展小微企业(qǐy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助力小微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三明市(sānmíngshì)圣龙食品有限公司改进后的标准化车间
厦门市食药检院为小微企业开展化妆品重金属(zhòngjīnshǔ)检测。
东南网6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文(wén)/图)中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0%以上,贡献了60%以上的GDP。然而,中小微企业往往存在缺乏长期战略规划、质量(zhìliàng)管理能力较弱(jiàoruò)等问题。
2019年起,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开展(kāizhǎn)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下称“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助力小微企业解决管理效能差(chà)、质量水平低等难点痛点问题。全省先后出台(chūtái)45项小微(xiàngxiǎowēi)企业扶持政策,累计投入经费1346.53万元,帮扶1211家企业开展提升行动,推动200多家小微企业实现了“小升规”(小微工业(gōngyè)(gōngyè)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管理赋能,小作坊“长(zhǎng)”成大企业
抓生产、赶(gǎn)订单、保交付……在位于三明市沙县区的圣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有条不紊地按照各工种操作流程(liúchéng)忙碌。
“截至目前(mùqián),公司已实现(shíxiàn)销售产值5000多万元,是去年全年产值的2.5倍。”三明圣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伍雁铭介绍。
圣龙食品公司(gōngsī)成立于2012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和小作坊式(zuōfāngshì)生产方式等问题逐渐暴露,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市场需求。如何提升(tíshēng)企业经营质效,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2年,沙县(shāxiàn)小吃产业被纳入全国首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guǎnlǐtǐxì)认证提升(tíshēng)行动区域试点名单。“我们抱着试试看的(de)态度参与了提升行动,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开始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制度。梳理规范工艺流程、编撰作业指导书、完善记录表单(biǎodān)……推动企业管理从‘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伍雁铭谈道。
当时,这些举措在不少员工看来是费时费力(fèishífèilì)、吃力不讨好的(de)“形式主义”工程。但是,在公司管理层的坚持执行下,大家开始真切(zhēnqiè)地感受到质量管理提升的效力。
通过对原料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动态评价机制等(děng)措施,公司采购原料合格率从(cóng)90%上升至98%,客户投诉率大幅下降,间接提升了企业利润(lìrùn)。
尝到甜头后,圣龙食品公司(gōngsī)再次转型,推动管理方法(fāngfǎ)进一步向智慧化转变。公司建立“圣龙生产任务管理系统”,将数据分析运用于精准(jīngzhǔn)营销、客户管理、企业决策等方面,客户投诉(tóusù)从平均每个月10多起降到现在的基本为零,发展也步入快车道,销售额每年增长(zēngzhǎng)10%以上。此外,公司先后取得软件著作权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获评国家高新技术(gāoxīnjìshù)企业等荣誉。
圣龙食品公司的成功转型,是(shì)沙县(shāxiàn)(shāxiàn)推动(tuīdòng)食品小微企业通过提升(tíshēng)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目前,沙县共有105家食品小微企业通过试点验收,试点覆盖率达80%。经过3年的努力,沙县小吃产业整体产值从80亿元增长至107亿元,带动餐饮、食品、旅游等多条产业链发展,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万个(wàngè),从业者的年人均收入增长达20%。
辅导下沉,“手把手”助企提质量(zhìliàng)
泉州南安市是中国水暖卫浴产业基地,目前工商注册(zhùcè)企业达5000多家。然而,众多中小微企业面临人才匮乏、质量水平不稳定、管理成本(chéngběn)较高等痛点,导致阀门密封性不达标、电镀层(céng)脱落等工艺缺陷迟迟不能解决(jiějué),制约行业发展。
“以前,客户总抱怨我们的阀门(fámén)漏水,但我们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泉州市皇尔卫浴洁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福龙说(shuō)。
2020年起,南安市水暖厨卫产业连续6个(gè)年度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4000多家(duōjiā)次企业受益;“一对一”帮扶辅导企业50家,其中(qízhōng)12家已提升为规上企业。
接受帮扶后,皇尔卫浴(wèiyù)公司实现从“手工拧螺丝”到“自动锁紧”的提升(tíshēng)、从“人工打标”到“智能视觉(shìjué)自动打标”的转变,工作效率提升了70%,每年节省人工成本11万元,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升5%左右,产品漏水问题也(yě)大幅改善。
类似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泉州市哥曼尼五金卫浴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客户投诉(tóusù)数据系统,针对客户投诉问题进行分析整改,投诉件从(cóng)150起(qǐ)下降至80起。
“此前,我们习惯于用经验来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容易因自身原因败下阵来。”福建泉州市辉陶卫浴公司(gōngsī)负责人陈伟遵说,通过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产品标签漏贴、配件错装和漏装投诉率降低(jiàngdī)50%,首件报废率下降(xiàjiàng)40%,公司整体的(de)客诉率从0.05%下降到0.02%。2024年(nián),公司营收(yíngshōu)突破3000万元,从小微企业升格为规上企业。
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南安市(nánānshì)水暖厨卫(chúwèi)行业区域产值从400多亿元增长至近700亿元;水暖厨卫企业主导或参与制(cānyùzhì)修订国家标准(guójiābiāozhǔn)18项。2024年度,南安卫生陶瓷、花洒(huāsǎ)、软管、卫浴家具、便器水箱、地漏、智能马桶盖等9种产品省级、市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设备共享,“云送检”解决检测难(nán)
“去年,公司新研发的虾(xiā)肠产品频繁(pínfán)出现胀袋(dài)问题,企业内部多次调整工艺仍无法(wúfǎ)解决,导致客户投诉和申请退货。”漳州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刘伟说,中小微食品企业因检验设备投入高、专业人才短缺,“出厂检验难”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为此,漳州市食品检验共享实验室技术团队及时介入,发现胀(zhàng)袋主因是杀菌温度不足导致耐热芽孢菌残留,随后(suíhòu)提供解决方案。“共享实验室不仅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更让我们掌握了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现在我们的产品(chǎnpǐn)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客户信任度大幅(dàfú)提升。”刘伟(liúwěi)说。
用技术设备共享解决中小微企业(qǐyè)产品(chǎnpǐn)检测等方面的难题(nántí),这种(zhèzhǒng)创新举措在我省(wǒshěng)各地已经遍地开花。考虑到中小微企业建设高标准检测实验室存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壁垒,泉州、三明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设立“小微企业检测服务窗口”,针对(zhēnduì)产品标准、质量控制(kòngzhì)、出口认证等环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送检上门”“减费降负”的做法,不仅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质量意识,也增强了他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食品、轻工、电子(diànzi)等细分领域,许多原本缺乏自建实验室能力(nénglì)的企业,如今能够依托专业检测资源实现产品质量跃升,迈出(màichū)从‘做出来’到‘做更好’的关键(guānjiàn)一步。”漳州市食品检验共享实验室负责人胡银凤说。
开展小微(wēi)企业(qǐyè)质量提升行动以来,全省(quánshěng)为(wèi)小微企业解决痛点问题1757个,为2185家小微企业免费开展培训覆盖21839人次。2023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为全省7819家企业提供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产值1394.98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jiāng)推广ISO/IEC17025国际标准贯标行动经验,逐步推广可(kě)复制可实践的工作经验,以深化实施(shíshī)小微企业提升行动区域试点项目(xiàngmù)为契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省市场监管局认证检测处负责人林文钦说。
记者手记:从“自由生长(shēngzhǎng)”转向“精耕细作”
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línzhìlán)
通过政府(zhèngfǔ)搭建平台,以质量认证(rènzhèng)为牵引,引导技术帮扶机构和小微企业按照认证模式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小微企业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宏观上的(de)发展趋势也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场质量意识觉醒的变革(biàngé),实则是小微企业发展逻辑从“自由生长(shēngzhǎng)”向“精耕细作”的跃迁。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这一行动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参与(cānyù)的小微(xiǎowēi)企业要具备建立质量(zhìliàng)管理体系的基本要件,企业负责人要有强烈的意愿,愿意(yuànyì)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真正树立质量意识,就无法感知到质量提升给企业带来的实质意义。
这就需要多(duō)方发力,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服务目标,让更多处于稳步发展期、急需(jíxū)导入质量管理方法的小微企业参与进来。
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的关键环节,在于技术(jìshù)专家采取的具体帮扶(bāngfú)措施是否有力有效、针对性强不强(qiángbùqiáng)。因此,应督促技术帮扶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适用于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小微企业的质量认证体系标准(biāozhǔn)、制度和方法;同时(tóngshí),着眼辅导业务能力的提升,构建“监督+激励”双重机制。
当前,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正(zhèng)从(cóng)单个企业向产业(chǎnyè)供应链乃至区域经济延伸。这一趋势下,综合运用标准计量(jìliàng)、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市场监管“工具箱”,可以实现精准服务和经验共享相结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
近年来,我省市场监管部门(jiānguǎnbùmén)通过开展小微企业(qǐy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助力小微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三明市(sānmíngshì)圣龙食品有限公司改进后的标准化车间
厦门市食药检院为小微企业开展化妆品重金属(zhòngjīnshǔ)检测。
东南网6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文(wén)/图)中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0%以上,贡献了60%以上的GDP。然而,中小微企业往往存在缺乏长期战略规划、质量(zhìliàng)管理能力较弱(jiàoruò)等问题。
2019年起,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开展(kāizhǎn)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下称“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助力小微企业解决管理效能差(chà)、质量水平低等难点痛点问题。全省先后出台(chūtái)45项小微(xiàngxiǎowēi)企业扶持政策,累计投入经费1346.53万元,帮扶1211家企业开展提升行动,推动200多家小微企业实现了“小升规”(小微工业(gōngyè)(gōngyè)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管理赋能,小作坊“长(zhǎng)”成大企业
抓生产、赶(gǎn)订单、保交付……在位于三明市沙县区的圣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有条不紊地按照各工种操作流程(liúchéng)忙碌。
“截至目前(mùqián),公司已实现(shíxiàn)销售产值5000多万元,是去年全年产值的2.5倍。”三明圣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伍雁铭介绍。
圣龙食品公司(gōngsī)成立于2012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和小作坊式(zuōfāngshì)生产方式等问题逐渐暴露,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市场需求。如何提升(tíshēng)企业经营质效,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2年,沙县(shāxiàn)小吃产业被纳入全国首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guǎnlǐtǐxì)认证提升(tíshēng)行动区域试点名单。“我们抱着试试看的(de)态度参与了提升行动,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开始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制度。梳理规范工艺流程、编撰作业指导书、完善记录表单(biǎodān)……推动企业管理从‘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伍雁铭谈道。
当时,这些举措在不少员工看来是费时费力(fèishífèilì)、吃力不讨好的(de)“形式主义”工程。但是,在公司管理层的坚持执行下,大家开始真切(zhēnqiè)地感受到质量管理提升的效力。
通过对原料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动态评价机制等(děng)措施,公司采购原料合格率从(cóng)90%上升至98%,客户投诉率大幅下降,间接提升了企业利润(lìrùn)。
尝到甜头后,圣龙食品公司(gōngsī)再次转型,推动管理方法(fāngfǎ)进一步向智慧化转变。公司建立“圣龙生产任务管理系统”,将数据分析运用于精准(jīngzhǔn)营销、客户管理、企业决策等方面,客户投诉(tóusù)从平均每个月10多起降到现在的基本为零,发展也步入快车道,销售额每年增长(zēngzhǎng)10%以上。此外,公司先后取得软件著作权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获评国家高新技术(gāoxīnjìshù)企业等荣誉。
圣龙食品公司的成功转型,是(shì)沙县(shāxiàn)(shāxiàn)推动(tuīdòng)食品小微企业通过提升(tíshēng)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目前,沙县共有105家食品小微企业通过试点验收,试点覆盖率达80%。经过3年的努力,沙县小吃产业整体产值从80亿元增长至107亿元,带动餐饮、食品、旅游等多条产业链发展,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万个(wàngè),从业者的年人均收入增长达20%。
辅导下沉,“手把手”助企提质量(zhìliàng)
泉州南安市是中国水暖卫浴产业基地,目前工商注册(zhùcè)企业达5000多家。然而,众多中小微企业面临人才匮乏、质量水平不稳定、管理成本(chéngběn)较高等痛点,导致阀门密封性不达标、电镀层(céng)脱落等工艺缺陷迟迟不能解决(jiějué),制约行业发展。
“以前,客户总抱怨我们的阀门(fámén)漏水,但我们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泉州市皇尔卫浴洁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福龙说(shuō)。
2020年起,南安市水暖厨卫产业连续6个(gè)年度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4000多家(duōjiā)次企业受益;“一对一”帮扶辅导企业50家,其中(qízhōng)12家已提升为规上企业。
接受帮扶后,皇尔卫浴(wèiyù)公司实现从“手工拧螺丝”到“自动锁紧”的提升(tíshēng)、从“人工打标”到“智能视觉(shìjué)自动打标”的转变,工作效率提升了70%,每年节省人工成本11万元,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升5%左右,产品漏水问题也(yě)大幅改善。
类似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泉州市哥曼尼五金卫浴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客户投诉(tóusù)数据系统,针对客户投诉问题进行分析整改,投诉件从(cóng)150起(qǐ)下降至80起。
“此前,我们习惯于用经验来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容易因自身原因败下阵来。”福建泉州市辉陶卫浴公司(gōngsī)负责人陈伟遵说,通过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产品标签漏贴、配件错装和漏装投诉率降低(jiàngdī)50%,首件报废率下降(xiàjiàng)40%,公司整体的(de)客诉率从0.05%下降到0.02%。2024年(nián),公司营收(yíngshōu)突破3000万元,从小微企业升格为规上企业。
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南安市(nánānshì)水暖厨卫(chúwèi)行业区域产值从400多亿元增长至近700亿元;水暖厨卫企业主导或参与制(cānyùzhì)修订国家标准(guójiābiāozhǔn)18项。2024年度,南安卫生陶瓷、花洒(huāsǎ)、软管、卫浴家具、便器水箱、地漏、智能马桶盖等9种产品省级、市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设备共享,“云送检”解决检测难(nán)
“去年,公司新研发的虾(xiā)肠产品频繁(pínfán)出现胀袋(dài)问题,企业内部多次调整工艺仍无法(wúfǎ)解决,导致客户投诉和申请退货。”漳州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刘伟说,中小微食品企业因检验设备投入高、专业人才短缺,“出厂检验难”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为此,漳州市食品检验共享实验室技术团队及时介入,发现胀(zhàng)袋主因是杀菌温度不足导致耐热芽孢菌残留,随后(suíhòu)提供解决方案。“共享实验室不仅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更让我们掌握了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现在我们的产品(chǎnpǐn)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客户信任度大幅(dàfú)提升。”刘伟(liúwěi)说。
用技术设备共享解决中小微企业(qǐyè)产品(chǎnpǐn)检测等方面的难题(nántí),这种(zhèzhǒng)创新举措在我省(wǒshěng)各地已经遍地开花。考虑到中小微企业建设高标准检测实验室存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壁垒,泉州、三明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设立“小微企业检测服务窗口”,针对(zhēnduì)产品标准、质量控制(kòngzhì)、出口认证等环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送检上门”“减费降负”的做法,不仅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质量意识,也增强了他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食品、轻工、电子(diànzi)等细分领域,许多原本缺乏自建实验室能力(nénglì)的企业,如今能够依托专业检测资源实现产品质量跃升,迈出(màichū)从‘做出来’到‘做更好’的关键(guānjiàn)一步。”漳州市食品检验共享实验室负责人胡银凤说。
开展小微(wēi)企业(qǐyè)质量提升行动以来,全省(quánshěng)为(wèi)小微企业解决痛点问题1757个,为2185家小微企业免费开展培训覆盖21839人次。2023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为全省7819家企业提供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产值1394.98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jiāng)推广ISO/IEC17025国际标准贯标行动经验,逐步推广可(kě)复制可实践的工作经验,以深化实施(shíshī)小微企业提升行动区域试点项目(xiàngmù)为契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省市场监管局认证检测处负责人林文钦说。
记者手记:从“自由生长(shēngzhǎng)”转向“精耕细作”
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línzhìlán)
通过政府(zhèngfǔ)搭建平台,以质量认证(rènzhèng)为牵引,引导技术帮扶机构和小微企业按照认证模式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小微企业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宏观上的(de)发展趋势也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场质量意识觉醒的变革(biàngé),实则是小微企业发展逻辑从“自由生长(shēngzhǎng)”向“精耕细作”的跃迁。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这一行动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参与(cānyù)的小微(xiǎowēi)企业要具备建立质量(zhìliàng)管理体系的基本要件,企业负责人要有强烈的意愿,愿意(yuànyì)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真正树立质量意识,就无法感知到质量提升给企业带来的实质意义。
这就需要多(duō)方发力,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服务目标,让更多处于稳步发展期、急需(jíxū)导入质量管理方法的小微企业参与进来。
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的关键环节,在于技术(jìshù)专家采取的具体帮扶(bāngfú)措施是否有力有效、针对性强不强(qiángbùqiáng)。因此,应督促技术帮扶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适用于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小微企业的质量认证体系标准(biāozhǔn)、制度和方法;同时(tóngshí),着眼辅导业务能力的提升,构建“监督+激励”双重机制。
当前,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正(zhèng)从(cóng)单个企业向产业(chǎnyè)供应链乃至区域经济延伸。这一趋势下,综合运用标准计量(jìliàng)、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市场监管“工具箱”,可以实现精准服务和经验共享相结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